8月21日,国内数据库领域年度盛会——数据库技术大会(DTCC)在北京盛大启幕。当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库国产化替代进入深水区,自主可控的 “破局之道” 成为全场焦点,由我院自主研发的崖山数据库(YashanDB)亮相会场,以 “崖山之道” 为核心,揭开崖山从根技术攻坚到规模化替代的完整路径,为行业破解关键难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
时代选择:攻坚核心,规模化替代无捷径可走
大会现场,YashanDB集群首席架构师孟凡彬发表了《根技术突破,崖山筑基关键业务系统》的主题演讲。他深入剖析了当前关键业务系统数据库国产化替代率普遍低的核心症结,指出共享存储集群技术壁垒与数据库内核能力不足是阻碍核心系统规模化替代的关键。孟凡彬强调:“自主可控是时代必然要求,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突破,没有捷径可走。”
架构之道:全自研内核,支撑场景多形态演进
YashanDB的技术底气,源于其对数据库内核的全栈自研。“面对时代的考题,崖山没有选择简单的模仿或者对标,而是从数据库架构的本源出发,走出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之路。”孟凡彬在演讲中介绍,YashanDB团队自主掌控200多万行内核源码,以此为基础构建起统一的高性能事务引擎、多样化存储架构以及多模计算引擎,灵活支持单机主备、共享存储集群、分布式集群三种部署形态,精准匹配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的多样化、严苛场景需求。
针对共享集群架构这一核心替代挑战,孟凡彬重点分享了YashanDB的创新设计:YashanDB通过本地/全局内存分层解耦设计与计算-存储深度协同优化,确保高可用能力(RTO < 10秒),同时读写吞吐量可线性扩展,高效支撑HTAP混合负载,有效解决传统分布式数据库在核心场景下强一致性风险与高TCO成本难题。
融合之道:多模融合,构建AI时代统一数据底座
随着大模型浪潮从文本向多模态发展,数据管理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如海量数据管理、大数据即时性、多模态数据管理等,孟凡彬现场分享了YashanDB的前瞻布局——打造多模融合数据平台。YashanDB创新性地在一套统一架构与存储引擎中,高效原生支持关系型、空间、文档、图、向量等多种数据模型,并通过集成行列混合存储与向量化计算引擎,为金融交易、物联网时序数据、AI训练等场景提供坚实、可靠、多模态协同的数据底座。
破局之道:1:1替代,助力核心系统平滑替代
“核心系统平替Oracle,最关键在于产品内核能力具备的同时支持包括架构一致等在内的深度兼容。”孟凡彬直言,源库与目标库在数据类型、时区、字符集、NULL语义、SQL语法及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细微差异,都可能成为迁移的“拦路虎”,甚至导致失败。更严峻的是,兼容性不足会造成庞大的Oracle技能资产浪费,迫使DBA及开发者重新学习,带来高昂成本与风险。 针对此核心痛点,YashanDB实现了内核级全兼容,覆盖语法、语义、高级特性及生态工具链。孟凡彬强调:“这并非语法层面的简单模仿,而是从内核架构、集群设计上实现与Oracle在概念体系与行为表现上的深度对齐。这使企业获得与源库对等的能力与体验——现有技能与知识可快速复用,应用代码几乎无需改动,从而显著降低迁移周期、人力成本、测试负担及业务中断风险。”
基于强大的全兼容能力,YashanDB助力用户侧实现“应用不变、架构不变、运维不变”,确保核心系统迁移过程平滑无感;同时,在性能与可用性、可靠性方面达到“对等”水平,保障业务体验绝不降级;并在安全性上实现“更优”,为关键数据构筑更坚固的防线。实测数据显示,YashanDB在HTAP混合负载场景下总耗时较主流商业数据库缩短47%,TPCC事务处理性能领先30%以上,充分验证了其具备核心系统“1:1平滑替代”的硬实力与卓越体验。
展会期间,YashanDB现场通过共享集群高可用切换、Oracle全兼容能力演示,观众直观体验“自研内核筑基”的硬核实力。同时,展位还提供金融、政务、能源等行业解决方案咨询,吸引了众多企业级用户与技术开发者前来交流。
从根技术突破到场景化落地,深算院以“自主原创” 夯实数据库产业根基。此次DTCC之行,不仅展现了中国数据库技术的硬核实力,更以 “崖山之道” 为行业提供了核心系统自主可控、迁移风险可控、长期成本可控的可复制成功路径。